李克强改革莫怕“硬着陆”
发布时间:2014-11-13   文章来源:搜狐财经   浏览次数:
  日前,李克强在广西重新强调稳增长,提出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不能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市场解读为温和刺激政策将出台,股市闻声大涨。
  今年经济形势每况愈下,所谓"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都增长乏力。国外研究机构纷纷调低中国本年的GDP预期。彭博社甚至怀疑李克强会成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首位达不到年度增长目标的总理。
  巴克莱资本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在著名报告中称,贯彻"李克强经济学"会使中国推向"临时硬着陆",GDP会降到3%,不过此后经济会迅速恢复、保持优质增长。这一呼吁"长痛不如短痛"的报告本来被巴克莱资本压下,却被系统自动发出。于是"李克强经济学"一夜走红,而"临时硬着陆"的观点受到的刘纪鹏等学者的大加讨伐。
  现在来看,李克强总理也不能容忍经济"硬着陆",这才重提稳增长。
  "软着陆"、硬着陆"从来就不是什么严肃的认知概念,而是带有误导性的比喻。常见的看法是,如果在解决通胀的同时,增长不大幅放缓、失业率不飙升、经济运行健康那就算"软着陆",否则就是"硬着陆"。
  但事实上,飞机要是硬着陆了,就撞地球了、报废了、空难了,而经济不会。只要政府不干预,市场内生的"负反馈"协调机制会让经济重返繁荣。拿李克强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市场机制本身对经济运行具有自动调节作用,是能够调整一般性经济波动的。"
  过去靠通胀政策维系的经济"繁荣"充斥着错误投资和浪费。宽松货币和政府投资让众多本不该获得资金的项目匆匆上马,通胀式繁荣扭曲了生产结构,不能为消费者提供合理服务。现在潮水退去,产能过剩、企业破产、鬼城四起,人们终于可以看清谁在裸泳。
  衰退、"经济着陆"固然可怕,却是市场自身调整的必然过程,是市场主体发动的一场恢复性运动。衰退是有益且必要的,通过清算不当投资与浪费,重新确立满足消费者的有效服务体系。
  拒斥衰退,为了稳增长而干预经济调整只是在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过去五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持续搞信贷扩张和上大项目,看似避免了中国经济的"硬着陆",实际使得错误投资越来越多,经济结构越发扭曲。就像本应着陆的飞机不断复飞迟早会耗尽油,中国经济也面临着算总账的风险。
标签:
你也可以分享到:
22.1K
中央电视台《发现中国》栏目组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23662号-2     Copyright© 2012 Light of hope